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2/17我希望永远“火”不起来
- 02/17吴歌唱响在新时代的春天里
- 02/16河北省通信管理局全力为复工复产提供通信保障
- 02/16慧眼卫星新发现!这个“冕”竟能逃离黑洞
- 02/16隧道突发大火,他们的这个决定救了69人!
协同并行视域下语言程序设计的人才培育
1 引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8 大数据产业峰会”发布《大数据白皮书(2018 年)》中指出,我国实现从数据大国转型为数据强国的现实挑战之一在于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亟待强化,大数据人才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熟知行业业务运行与熟练使用大数据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极度缺乏,计算机专业教学作为该类人才的输送源,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高要求。
笔者结合文献资料,并总结所在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教学状况,发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相对占比较大、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均衡、教学水平需提升、实训体系需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致使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不扎实、创新创效能力不强、独立设计能力不强等,导致其就业形势严峻。院校为此展开研讨大会,以培养专业技术技能高精尖人才为教学管理核心导向,鼓励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倡导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
2 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理念
计算机专业作为社会发展中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重点教学工程。对于院校而言,若要实现在新工科建设中转型升级,核心点在于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新需求、行业人才需求新动向等,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与区位优势,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构建与经济转型发展相对应的新工科专业群,建立新工科专业建设全格局,满足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应用型、复合型、工程型以及技术技能型等现实需求。
我校基于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的三位一体基本理念,结合“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遵循“产教融合、合作分享,优势互补、战略共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原则,积极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在培养体系、平台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作出优化。
3 基于协同培育理念的“C 语言程序设计”专业人才培育措施
3.1 搭建共享、共赢、协同创新的多方合力协作平台
现阶段新工科建设全面推进大趋势下,常规双方资源而合力前行的校企合作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加之政府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人才供给政策以及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等均会直接影响高职新工科建设。由此可见,院校必须依托独特区位、学科专业和现有人才等优势,积极搭建政校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结合以及校校联合等多相位协同创新培育模式,实现共同建设及开发课程、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合力建设师资力量、联合展开新技术研究等,从而打造教育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共同体。
3.2 基于校企资源共享化,优化教学体系
本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讨以计算机专业——C 语言程序设计为主要对象,核心点在于在专业基础教学内容之上增加实践内容,以强化学生实践设计及创新能力。构建“校内计算机理论巩固+行业计算机业务需求”复合型专业培养模式为主导,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3 个环节,借助双师双岗模式将学生送至企业成为实习生,或在实训基地展开培养。
第一阶段是基础巩固,指导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对C 语言程序设计人才的现实需求、市场应用需求、重点知识及技能。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编程基础、学习思维及编程感觉。
第二阶段是岗位技能锻炼,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工程意识及岗位实践技能,可运用其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基础数据处理、设计及模型应用等,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业务分析及程序设计能力。
第三阶段是综合项目实战,该阶段使用企业现行项目或近期完结项目,包括识别系统、预测系统、个性推荐系统、模式识别系统和决策选择系统等行业应用的实际项目。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软件、编程工具使用能力及项目实战经验,强化编程感觉、团队协作及工程实践意识。
3.3 教学内容改革及模式重构
基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导向,综合运用SPOC、虚拟化和AI等技术助推人才培养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利用及开发,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模式优化的深度融合。
(1) 借助在线智慧学习平台
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线上智慧学习平台,包括线上教学、资源云服务、在线作业设置与学习效果监测平台、学习行为管理及分析平台、实训项目完成情况检测平台和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平台等。实现由基础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学习评价及学习方法优化的推荐,为学生根据其特长、水平差异等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针对在线编程资源设计主要采用引导学习,通过关卡化设计模式,打破传统编程设计的枯燥乏味性,降低编程入门难度,促使编程更为轻松、可跟踪管理学习过程、学习进程更为自由且符合个体需求。平台可实现IDE 插件编程环境+代码云智能分析,学生可根编程所需线上线下随意切换,一方面可保证线上数据分析精确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线下开发IDE 使用熟练性。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路径及精确掌握学习进程,平台后端的管理模块设有可视化的学习成长阶段图,辅有企业带教人员评价及指导意见,以激发学生积极性。
文章来源:《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网址: http://www.xxtxzz.cn/qikandaodu/2021/0223/1139.html
上一篇:工信部即将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下一篇:工业互联网网络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