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6/17又一个通信工具与人们再见了,上海最后一台用
- 06/17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
- 06/17东芝研发新技术 打破600公里光纤量子通信纪录
- 06/1720海能01: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海能达通信
- 06/16开普勒通信公司又获6000万美元融资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
(图:54所研制的卫通站)
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艺 通讯员 李燕茹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后,接下来就要完成与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的“太空之约”——交会对接。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
(图:54所技术人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调试便携卫通站)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54所)研制的通信测控系统遍布国内外,漫天织就一张密实、高效、清晰、完整的通信测控网,在神舟十二号发射段、交会对接段、组合体在轨运行段、返回舱着陆搜索救援段的全过程,发挥重要的通信和测控作用。为指挥员决策,为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和飞行器安全运行、测量控制,为航天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天地双向沟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最新研制的14套地面测控系统首次执行任务,还有30多套卫星通信系统参与保障。“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原普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望现场保障人员时表示,”我们全力以赴,确保任务圆满完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新安控系统首次亮相:为航天员生命安全系上“保险绳”
相比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网络通信研究院参与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的安控系统增加了很重要的功能: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还要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安控系统是载人航天任务发射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在紧急情况下,该系统可以发送逃逸指令,帮助航天员安全逃逸,为航天员生命安全提供万无一失的保障。”研究院某安控系统总师王征说。
为确保此次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研究院最新研制的4套地面安控系统和1套车载机动统一测控系统首次参与并执行关键弧段的安控、测控、逃逸任务。
某逃逸安控台和安控系统完成首区火箭发射的安全控制任务。新研制的两车载机动安控设备在出现异常情况下,转发逃逸安控台的逃逸指令,完成上升弧段的航天员逃逸任务。
(图: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原普(左七)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孙晨华(左八)赴酒泉发射场看望研究院现场保障人员)
某统一测控系统是研究院新研制的首套车载机动测控设备,承担着神舟十二号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和飞船进入轨道运行段特殊情况下应急逃逸的特殊测控任务,同时具有完成地面人员与航天员之间的话音、图像等信息传输功能。
▲统一测控系统:测得准 也能控得准
“如果把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比做一对恋人,那么,神舟十二号要想在太空拥抱他的新娘,就离不开我们的通信测控系统这个红娘,飞船成功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以后,与他的新娘“天舟二号”并不在一个轨道上,他们在相距上万千米的茫茫太空,相思不‘相见'。互相看不见,就无从交会对接。”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陈建民介绍,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宇宙高速飞行,要想完成交会,测控系统需要实时对飞船进行测控。
研究院的统一测控系统遍布全国各测控站点以及海外站点,三颗中继卫星太空高悬,通过遥测、外测,对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进行远距离引导,精确控制他们进入对接轨道。“测得准,才能控得准。我院通信测控系统通过对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进行‘精确定轨',让他们实现‘相思并相见'。”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高京龙表示。
分布在酒泉、天津、青岛、厦门、渭南、智利等测控站点,传输时延小。任何一个地面站都不可能随时与飞船构成通信链路,根据飞船的飞行轨道和地面站的布站位置不同,在飞船的某个飞行圈次,一个地面站的通信时间一般在3~8分钟之间。在地面测控站“可视范围”下,天地之间的通信还是优先采用地面设备。测控系统为天地之间提供了多条通信链路,提供天地之间的话音、图像传输;各测控链路互为备份,各具优势。中继星站得高、看得远,覆盖范围广。
▲卫星通信系统:天地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
文章来源:《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网址: http://www.xxtxzz.cn/zonghexinwen/2021/0617/1448.html